<rt id="wagmc"><delect id="wagmc"></delect></rt>
  • <strike id="wagmc"></strike>
  • 010-56256916

    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當前位置:首頁技術文章表面等離子共振法——艾柏森生物

    表面等離子共振法——艾柏森生物

    更新時間:2024-02-22點擊次數:557

    表面等離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法是一種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強大技術。它基于光學原理,能夠實時監測生物分子的結合和解離過程,因此在生物醫學、藥物研發和生物傳感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工作原理

    SPR技術利用金屬表面的等離子共振現象來監測生物分子的結合過程。當與金屬表面上的玻璃或金屬薄膜耦合的光被入射時,會產生表面等離子共振現象。當有分子吸附到金屬表面時,會改變表面等離子共振的角度或共振曲線,從而可以通過監測這些變化來研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應用領域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SPR技術可用于研究蛋白質、核酸、藥物等生物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配體-受體結合、酶活性、抗體-抗原相互作用等。

     

     

    藥物篩選和研發SPR技術可以用于篩選藥物候選化合物,評估它們與靶標的結合親和性和動力學特性,加速藥物研發過程。

     

     

    生物傳感器:基于SPR原理構建的生物傳感器可以用于檢測生物分子、細胞、病毒等,具有實時、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的優點,廣泛應用于醫學診斷和環境監測等領域。

     

     

    表面化學和材料科學SPR技術也可用于研究表面化學反應、薄膜性質等,對材料科學和納米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優勢

    實時監測:SPR技術可以實時監測生物分子的結合和解離過程,提供了高時空分辨率的信息。

    高靈敏度:SPR技術對生物分子的結合事件具有的靈敏度,可以檢測到微量的分子相互作用。

    無需標記:與一些傳統的生物分析方法相比,SPR技術不需要標記物質,避免了標記物帶來的影響和額外成本。

    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的發展為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助于加深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機制的理解,推動藥物研發和生物傳感技術的發展。


    熱線電話:010-56256916

    關注公眾號

    Copyright © 2025 安諾倫(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京ICP備16059737號-3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錄    sitemap.x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昌吉市| 林甸县| 同德县| 绥德县| 缙云县| 石柱| 察哈| 大理市| 韩城市| 武功县| 澳门| 安义县| 巴林右旗| 饶阳县| 玛多县| 逊克县| 如东县| 通化县| 白山市| 保亭| 珠海市| 阳江市| 武乡县| 靖边县| 张家口市| 炉霍县| 天镇县| 榆社县| 防城港市| 本溪市| 淮滨县| 凌云县| 万年县| 南丹县| 那坡县| 闵行区| 化州市| 莎车县| 苍溪县| 石家庄市|